據悉2020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在這份被稱為中央一號文件的政策中,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推進農村秸稈利用作為重點任務被提及。
早在2008年,國家就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在政策的積極支持和推動下,我國秸稈利用初見成效,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已超80%。
但盡管如此,我國仍然每年有近2億噸的農作物秸稈被就地焚燒,此外,囿于資金、技術等因素,秸稈綜合利用模式單一,尚未形成成熟的政府、企業與農民三方利益鏈接機制,一個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利用產業化發展格局亟待加速發展。

采取措施合理利用秸稈能夠有效緩解環境壓力和傳統礦石燃料匱乏等問題,逐步引領人類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企業新技術發展支持生物質供熱
當前,我國秸稈利用基本形成了肥料化利用為主,飼料化、燃料化穩步推進,基料化、原料化為輔的綜合利用格局。近年來,作為燃料利用的生物質發電和供熱產業已經獲得了一定發展。
而據中國清潔供熱平臺記者了解,國家層面有意將“十四五”期間生物質能源的發展重心轉向清潔供熱,2019年12月,國家能源局摸底生物質供熱項目,下發《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請報送生物質鍋爐清潔供熱有關情況的通知》,可能是為此變化所作的進一步準備工作。
當下,利用秸稈生物質新型燃料建設的大型采暖供熱項目已有眾多典型案例,不少企業正致力于新技術的引進和研發,積極開拓秸稈生物質供熱的廣闊市場。
(一)陽信縣金緣生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熱電聯產清潔供熱項目
(二)興安農墾集團與內蒙古環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簽訂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框架協議
(三)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耗時兩年研發成功的生物質燃料糧食烘干系統